設備工具
所謂車輪定位,就是汽車的每個車輪、轉向節和車橋與車架的安裝應保持一定的相對位置。轉向輪定位參數有:主銷后傾、主銷內傾、前輪外傾、前輪前束4個參數。通常車輪定位主要是指前輪定位,現在也有許多車輛需要進行四輪定位。
作用:保持汽車直線行駛的穩定性,保證汽車轉彎時轉向輕便,且使轉向輪自動回正,減少輪胎的磨損等。
轉向輪定位編輯
1,主銷后傾
主銷安裝到前軸上,且其后上部略向后傾,稱為主銷后傾。主銷后傾的作用是保持汽車直線行駛的穩定性,并使汽車轉彎后能自動回正。簡要的說,后傾角越大,車速越高,車輪的穩定性越強。但是后傾角過大會造成轉向沉重,所以注銷后傾角不宜過大,一般為2°~3°。
現代汽車為了提高行駛速度,普遍采用扁平低壓胎,;輪胎變形增加,引起穩定性增加,因此注銷后傾角可以減小甚至接近于零,有的更為負值。
2,主銷內傾
主銷安裝到前軸上,且其后上部略向內傾,稱為主銷內傾,主銷內傾的作用是使車輪轉向后能自動回正,且操縱輕便。內傾角一般為5°~8°。
主銷后傾與主銷內傾都有使汽車轉向后自動回正、保持汽車直線行駛的作用,二者主要的區別在于主銷后傾的回正作用與車速有關,而主銷內傾的回正作用與車速無關。高速時后傾的回正作用大,低速時主要靠內傾的回正作用。直線行駛時車輪偶爾遇到沖擊而偏轉時,也主要靠主銷內傾的回正作用。
3,前輪外傾
前輪旋轉平面上略向外傾斜,稱為前輪外傾。作用是為了提高轉向操縱的輕便性和車輪行駛的安全性。前輪外傾與主銷內傾相配合能使汽車轉向輕便。前外傾角一般為1°。外傾角不宜過大,否則會使輪胎產生偏磨損。
4,前輪前束
俯視車輪,汽車的兩個前輪的旋轉平面并不完全平行,而是稍微帶一些角度,這種現象被稱為前輪前束。前輪前束的作用是消除車輪外傾引起的前輪“滾錐效應”。
2四輪定位編輯
顧名思義,四輪定位就是不僅要求對前輪定位,還需要對后輪定位。
1,后輪外傾角
像前輪外傾角一樣,后輪外傾角也對輪胎的磨損和操縱性有影響。理想狀態是4個車輪的外傾角均為零,這樣輪胎和路面接觸良好,從而得到最佳的牽引性能和操縱性能。
為了對車輛加載后懸架下沉產生的載荷進行補償,采用獨立后懸架的大多數車輛常有一個較小的正后輪外傾角。
2,后輪前束
如同前輪前束一樣,后輪前束也是后輪定位的一個重要項目。如果前束不當,后輪輪胎也會被擦傷,靈位會引起轉向不穩定及制動效能降低等不良后果(對于防抱死制動系,切忌此點)
對于前輪驅動的車輛,前輪驅動宜前束,后從動輪宜負前束;后輪驅動的車輛則相反,前輪宜負前束。獨立懸架的后驅動輪應盡可能為前束。
如果后輪前束不符合技術要求,就會被增加輪胎的磨損并影響轉向穩定性,其影響程度與前輪前束的影響程度相同。
3,驅動力作用線
如果兩后輪相互平行與整車平行,那么驅動力作用線將垂直于后軸并與車輛縱軸線重合。但如果一個或兩個后輪前段偏里或偏外,或者一個車輪相對于另一個略微后縮,驅動力作用線就要偏離中心線,從而產生一個驅動力偏離角并使車輛朝與偏離角相反的方向偏行。
驅動力作用線偏右時,汽車向左跑偏。驅動力偏離角的出現使得車輛在冰、雪或濕滑路面上的方向穩定性變差。在車輛制動或急劇加速時,它有時會使車輛跑偏。用于轉向控制的前輪要克服后輪的這種作用,從而使磨損加劇。
只有消除驅動力偏離角才能解決上訴問題。通過重新設置后輪前束,可使驅動力作用線回中。在大多數前輪驅動的車輛上,這一點很容易做到,可以采用廠家提供的前束調整方法,也可在車輪轉向節和后軸間放置前束車輪外傾角墊片,或使用偏心軸套組。后輪驅動的車輛具有整體式后橋,后輪前束的調整不容易實現。所以一般就是更具后軸驅動力作用線而不是車輛縱軸線來調整前輪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