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包先生家住東陽市南馬鎮,花十來萬元買了部車。不到一年,車子開了才13000公里,后輪就磨損得一塌糊涂。在包先生看來,這是車子質量有問題,再說車子又還在三包期內,免費修理是理所當然,可沒想到卻被告知車子是外力碰撞所致,不能享受正常三包服務。
“車子也沒發生過什么碰撞,怎么可能是外力所致呢?”包先生想不明白。
他找來幾個親戚,到4S店理論,4S店的態度也比較強硬,一口咬定是外力碰撞所致,4S店不予負責。
“磨損問題要修好,就要更換汽車后橋及兩個車輪,花費6000元,4S店的意思是這個錢全部由我出,哪有這樣的事情?”包先生說。
雙方都不肯讓步,消保委的調解人員想到一個法子:邀請專家到場來個責任判定,這樣對雙方來說都比較有說服力。
很快,東陽汽車維修行業的專家趕到了現場,察看后,第一時間否定了4S店的說法。
“問題的出現不是外力碰撞所致,不排除汽車本身的質量存在問題?!睂<艺f,但輪胎的磨損也有可能是在行駛過程中的道路不平、負重過大所引起的。
所以最后專家建議,在不送檢的情況下,雙方各承擔一定的責任。
“如果送到專業機構進行檢測,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還有時間,對雙方都不劃算?!?/span>
在專家判定的基礎上,調解人員乘機給出解決方案,責任四六分——消費者承擔40%責任,經營者承擔60%的責任。
盡管如此,包先生還是不同意,說最多只愿意承擔10%責任。
經過調解人員的努力,最終雙方達成協議:消費者承擔1000元,經營者承擔5000元,這起糾紛劃上了句號。
“如果這起糾紛沒有邀請專家前來助陣,我想沒有這樣順利。這是一起巧借外力成功解決消費糾紛的典型案例,也是汽車糾紛調解中一次新的嘗試?!毕N墓ぷ魅藛T說。
4S店懷疑是外力導致的磨損
拒絕提供保修服務(責任編輯:Lis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