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輪胎經銷商現如今的日子是越來越難,在信息時代下,輪胎渠道不斷地變革,仿佛就是想盡辦法淘汰輪胎經銷商,各種新渠道層出不窮。中間商賺差價的思維始終讓消費者對于經銷商非常討厭,同時輪胎廠家也在不斷嘗試直接面對消費者,這讓輪胎經銷商非常尷尬。
從現在的輪胎市場來看,經銷商的作用正在減弱。輪胎廠正在跳過經銷商直達輪胎店甚至消費者。輪胎經銷商正在淪為配送商。很多輪胎經銷商都是在賺取輪胎廠早就設定好的“裝卸工的利潤及輪胎倉儲保管費”而已。對于很多輪胎經銷商老板而言,與其說在做大生意,不如直白一點“你們就是輪胎的搬運工”。
國外的輪胎經銷商才有價值
我們看以前的新聞,那些輪胎巨頭們經常收購那些大的輪胎經銷商,而中國的輪胎經銷商卻無人問津,這其中的價值差距巨大。國外的那些輪胎經銷商可不僅僅是經銷,更多的是零售和服務,比如全球最大的輪胎經銷商ATD成立于1935年,總部位于美國亨特斯維爾。他主要經營北美市場輪胎配送業務,在2018年就已經擁有了146個分銷中心,5個超級輪胎倉庫,超過204萬平方米的倉儲面積。
所以說,國外的輪胎經銷商除了不能造輪胎,在經銷商、零售、服務等各個環節都做的很好,擁有非常多的資源。這也是為什么輪胎巨頭愿意去收購的原因,而中國的輪胎經銷商對于渠道的把控力度很弱,對于零售端更是放任自流。與輪胎店的關系可有可無,“利字當頭”,隨時可以彼此甩開,輪胎經銷商對門店沒有控制權和所有權;而歐美的輪胎經銷商則擁有自己的渠道和門店,他們彼此關系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投資者買到中國經銷商僅僅是買到了有形資產,而歐美的經銷商不僅讓投資者獲得門店和倉儲之外,更重要的是銷售網絡和隱形的終端客戶。
沒有話語權,跳過中間商
中國的輪胎經銷商只是一個中間商賺差價,無論或大或小,你對于工廠沒有議價權、對于輪胎店更沒有參與權。如果幾年前你輪胎銷量非常好、成為當地一霸,企業上趕著與你合作;如果你逐漸沒落、企業也不將資源偏向于你,那么不好意思你被淘汰了!
即便經銷商什么都做得好,讓輪胎企業沒有把柄也不行,因為人家就是要跳過你,不要你了。最典型炒的最熱的就是米其林的RTM計劃,最早于2019年2月26日,米其林·正強集團RTM項目啟動會議于在北京圓滿召開。4月,米其林與北京等地的經銷商開展了關于RTM啟動暨新品上市會,對外公開了米其林針對一種全新銷售模式RTM(Route to Market)深度分銷的探索。
要么做大、要么死亡
市場的競爭總是在淘汰無法生存下來的一些人,就像中國內地很多經銷商對輪胎電商似乎毫無脾氣。上游輪胎企業,無論是外資還是中國、產品和品牌幾乎是全球同步的,而下游的輪胎用戶的車輛也幾乎和全球同步,而中間的渠道與世界的參差卻不小。
每一家輪胎經銷商,每一個輪胎經銷商老板都是在行業里摸爬滾打多年的老江湖,但是順應時代潮流,適應環境的發展是永恒不變的法則。
(責任編輯:Ca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