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生意不好做,不僅是去年和今年,而是自電商沖進市場以來就開始難做。
一家經營了十幾年的門店老板坦言,在電商的攪局下,替換市場的生意受到了至少2成的沖擊。
“電商的到來讓輪胎行業的競爭更激烈了。電商沒來之前,原來一天我們算上批發可以賣到70多條,行情特別好的時候還可以賣到上百條。但是電商進來之后,店里的生意就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平均一天的銷量在50條上下?!?
十余年的輪胎老店生意都在電商入局下遭受到了不小的影響,更何況那些才成立幾年的小店——他們在市場需求下滑和越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幾近“窒息”。
電商對于市場的沖擊為何如此之大,通過走訪我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看法。
價格優勢,滿足當下市場需求
在我們對輪胎店的走訪中發現,車主的輪胎消費越來越偏向理性化,即使在往年更看重品牌的乘用車胎替換市場也是如此。轉了一圈輪胎店可以發現,現在車主們愿意掏錢購買的輪胎,其價格都不算太高。
“現在的消費觀念變了,車主對好輪胎的定義也變了。以前10個車主里面,9個進店就要好輪胎,他們的好指的是越貴越好。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的好指的是性價比不錯的輪胎,就是又便宜又好的輪胎。他們認為反正輪胎3年多就要更換,高價的和稍微便宜一些的輪胎都是一樣能跑,干嘛非得換貴的。在他們看來,輪胎是消耗品,沒有必要去追求價格過高的輪胎。這也是為啥網店進來后我們能感受到更大的競爭壓力的原因,他們的價格實在是太實惠了?!?
“價格優勢”一直是電商平臺的看家本領——有更多的資金支持讓這些電商平臺可以有更多的底氣長期砸錢對不同品牌或者產品進行促銷來維持客流和人氣。加之不少電商平臺有著自己的線下門店來實現購買和安裝的“上下聯動”,為線上購買輪胎也提供了更多便利。
“電商有時的輪胎售價幾乎和我們拿貨價差不多了。我們不可能買到那么低的,那樣連最基本的安裝費都賺不到。價格比不了,所以他們(電商)的客戶就多起來了?!?
雖然售價低,但是從電商平臺一家又一家的線下門店開業來看,電商平臺的盈利應該不低。這就引發了第二個問題,為什么賣同樣價格的輪胎?電商就賺錢,輪胎店就不賺錢呢?從我們線下走訪來看,我們認為豐富的服務內容或許是電商能夠賺錢的重要因素之一。
服務優勢,吸引更多車主消費
在輪胎店的風炮聲旁邊,是某電商平臺線下門店用水槍洗車的聲音。這家店的面積幾乎是其他輪胎店的3倍之大,可以余出一大塊面積用來洗車美容,而這種服務的價格往往盈利豐厚。因此,即使在輪胎上賺錢些微,其也可以依靠服務類收入逐步填補利潤。
事實上,電商線下門店的服務遠比我們能看到的多上很多——與汽車相關的所有可替換配件,各種類型的汽車美容服務,你都可以在這些電商門店中找到。店面足夠大,有足夠的服務人員和服務項目,讓其利潤的構成不斷增厚。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動作的背后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撐。收入的豐厚往往意味著巨大的前期投入,但在如今的市場行情還有諸多不確定因素之下,盲目投資猶如豪賭——因此多數輪胎店都不會孤注一擲像電商一樣“豪擲千金增加服務”。
不過雖然不會輕易增加服務,但是不少輪胎店已經開始向電商學習,增加店內的銷售品牌和銷售品類。
渠道優勢,布局更多品牌規格
打開任何一個電商平臺,你會發現光是輪胎品牌就有上百種。不同品牌不同規格不同價格的幾十萬種輪胎商品任由選擇。這種更廣闊的輪胎產品和品牌布局往往會吸引不同類型的車主上網挑選購買。
更多的客戶意味著更高的銷售額,深諳此道理的輪胎店店主們開始對店內商品重新布局。
“從幾年前就開始有車主專門打聽朝陽、玲瓏這樣較為知名的國產輪胎品牌。以前汽配城里少,但是近兩年,在車主的需求之下,國產品牌越來越多?!?
從此次走訪來看,不少輪胎店在近兩年經手過的品牌已經高達100多個。
“這些品牌各有優勢,有些性價比很高,有些規格很全。尤其是有些品牌規格特別全,很多偏門的規格都有,所以我們現在我們經營的品牌比以前多了很多?!?
面對電商沖擊,不是所有輪胎店都選擇“躺平”,更多的輪胎店在負隅反抗,用更多的產品和品牌布局繼續加入這場更加激烈的“輪胎生意戰”!
(責任編輯:晨晨)